营销逻辑的转变:有钱的买流量,有才的造流量

2021/01/14 推广笔记 共 1716 字,约 5 分钟
木易灵兮

“当下,企业已经变成了两种,有钱的买流量,有才的造流量。而最后的最后,将只剩一种企业,因为造流量的会把买流量的干掉。”

本篇为转发的观点。转发代表了灵兮本人的立场。从事营销十年,以前的营销理论已经很难解释现在的互联网营销手段。做外贸多年,世界互联网的分裂日趋明显。国内在C端数字销售明显走在世界前头。 电商的本质是流量,这个观点在B2B平台上是相当正确的。你在阿里巴巴上无论是如何NB的淘品牌,当离开这个平台,也许就什么都不是了,因为流量不是你私人的。但是,当流量型电商模式发展到2020年,突然间发现,及时你在平台上开车,依然很难获取流量。而反观直播平台,他们却重金抢主播和短视频团队。

流量电商是上一代营销理念,2021年需要你自带流量

从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始做9月直播采购节开始,意味着流量电商已经是上一代营销理念,2021年开始,电商营销开始正式分裂——创造流量和购买流量。而分裂本身意味着直播带货的红利窗口期结束,成为了一种常规的营销模式。阿里巴巴确实是走在C端营销前面的,如果它不做私域,那么死得将是整个阿里平台。阿里巴巴一面继续卖直通车,卖位置。一面是做私域流量。而这个私域流量,就是阿里巴巴自营店。本着走自己的路,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原则。阿里巴巴的自营店覆盖的多数热销类目。意味着你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只有两条路,要么成为它的幕后供应商,要么就是在某些领域超过它,拥有自己的粉丝圈。残酷的背后,却是一次良性生态升级,但注定遭人唾骂。它们叫品牌出海。

优化思维,不再基于位置,而是基于用户

所有做电商的,都会感觉十八般武艺俱全,但是获取流量却越来越难。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,上一代代运营策略之一,就是通过直通车,慢慢养关键词权重。但是你打开Google,按关键词搜索进入阿里巴巴,你发现进入了一个新的直通车付费分类页面,而不是alibaab.com的自然排名页面。另外,阿里巴巴的千人千面算法,针对客户不同购买能力和浏览习惯,ai精准分流——这个叫信息流推荐。然后还有问鼎等众多头部流量截取硬广告。到了客户准备下单的时候,还会看到相似产品推荐的广告。对于直通车,还有按国家,时间,语言,出价调整等精准控制方案。流量能到你页面不容易,留下流量就更难。
同时,阿里巴巴改变了在Google买流量的比重,增加了sns和广告联盟的权重。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同样面临着流量分流,它本身的流量也在减少。
量被分流,被精准推送了。换句话说,获客成本逐渐增高,到了需要展示个人才华留得住用户才有流量。现在的主播经济,就是这个逻辑。
现在获取流量的获利,不再是电商广告位置,而是你是否能精确匹配某类型的客户需求。企业需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竞争优势,你不需要知道客户在哪儿,而是需要研究客户画像。其它的,电商将自动匹配给你客户,大数据会自动识别客户。剩下的就看你的互动能力了。 以前的优化思维,是排名靠前,最大的曝光量就是王道。但是现在,这个王道给了绝对优势的金主,剩下的人只能拼才艺。以前的优化是猜测爬虫想看什么,现在的优化是模拟人的互动行为。在对抗AI的过程中,人的能力会越来越弱。除非AI对抗AI算法。 购买流量和制造流量

长尾理论再次雄起

在流量为王的年代,排名及流量。但是,到了流量碎片化的时候,长尾流量常常代表精准,又重新被重视。如今的营销接近于公海圈地养鱼,海水不能禁止流通,但是需要有无形边界将用户圈住,需要有足够多的交流和诱饵。少量多次的营销,逐渐攒客户。在全息大数据时代,当你还在针对全市场营销时,你的对手已经在针对一个个用户进行运营。他们深入抖音,小红书,B站,头条,深层次高频率与客户互动,而你还在做竞价,那么胜负已分。

从人找货,到货找人

竞价流量,就是人主动发现搜索或者点击,看到需要的产品,及人找货,常常是一次性互动。但是到了数字精准营销的时代,ai已经预测了客户的购买习惯和需求,主动采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将产品信息传递给客户,这个信息传递过程,是包含在场景,内容和情感交流中的,及货主动匹配了人的需求,通常为促进反复购买。人找货的核心是转换,或者找人的核心是精准。人找货,拼排名。货找人,看场景互动。将你对关键词排名的追求,转化为对用户互动质量的追求,那么思维就转过来了。

文档信息

Search

    Table of Contents